(基础学科部 蒋梦莹报道)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,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,搭建教师交流学习平台,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和借鉴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4月13日至4月14日,基础学科部组织教师开展“课程思政示范课”观摩活动,基础学科部教师刘淑芬和任喜梅分别上了一堂生动的“课程思政示范课” 。


在《高等数学》课堂上,刘淑芬通过讲述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,突出了极限和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,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数学应用能力。在《大学物理》课程讲到“光的干涉”时,任喜梅采用了案例导入的方式,分享了托马斯· 杨的事迹。托马斯·杨设计了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,为光的“波动说”提供有力证据,大胆挑战了牛顿关于光的“微粒说”的结论,因而受到了当时一些学术权威的激烈抨击,他没有向权威低头,仍然坚持科学研究和创新。任喜梅鼓励学生要以事实为基础,坚持自己的所思所想,不要过度迷信权威。两位老师紧扣教学内容,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,将提炼的育人点巧妙融入到授课内容当中,体现了“课程育人”的理念和要求。
开展“课程思政示范课”是基础学科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,基础学科部将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展示及研讨活动,把“三全育人”工作做实做细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责任编辑:梁媛